<
t8b9小说网 > 穿越小说 > 汉世祖 > 第388章 驻吐蕃大臣
    或许连刘皇帝自己都不清自己是抱有怎样的心态与目的,问刘晞这个问题,不过于刘晞而言,心中却是压力感拉满,微低着头,顿了顿,答道:“臣在等候陛下意旨!”

    这个回答,多少有些出乎刘皇帝的意料,默默地注视了刘晞一会儿,见其始终波澜不惊的模样,方才说回了目光,嘴里发出一道无声的叹息。

    过去,刘皇帝是恨不能皇子们人人如龙,个个是英才,但那更多是从父亲的身份出发。然而,作为一个皇帝,到如今,刘皇帝却真正开始为儿子们太优秀而烦恼。

    皇室之中,英才辈出,这于天家是好事,于国家却未必,如何安置,总是让人头疼的。而在家人子嗣的问题上,刘皇帝又向来求全,哪怕心里知道只是奢望。

    把皇子们赶去封国,这是刘皇帝纠结了半生,最终想出的一个不是办法的办法。早年的四大皇子,刘煦、刘昉都有安排了,不可能单单剩下一个刘晞。

    而事实上,近段时间以来,刘皇帝一系列的动作,已经从他自身开始,确立了帝国未来的继承人,毕竟,至少从表面来看,已经不留“备胎”了。

    这也是刘皇帝的分封之议,搞得上下非议,但始终有一些人在鼎力支持,其中就包括太子及其臣属们,他们是最能体会到其中好处的。

    不是当了三十年太子,这地位就稳固了的,说到底,还得看老皇帝的心思。而至对太子那一系人而言,目前的形势是真正明朗了,圣意已定。有些事情,刘皇帝是真的折腾不动了,尤其在皇位继承的问题上,甚至有些不敢。

    然而,有的时候,刘皇帝又不禁想,如果太子换个人,如果是刘煦、刘晞乃至刘昉将来继承大汉帝国,又会是怎样的结果,会不会比刘旸更适合,做得更好?

    其他人且不论,经过这么多年的悉心观察,至少在刘皇帝眼里,刘煦以及刘晞,都是具备足够能力的,或者说二人都在某一方面表现出了极类刘皇帝的特质,而这一点是格外吸引人,也容易影响刘皇帝对其评价的。

    相较而言,太子刘旸就显得过于中庸了,乃至被人认为是平庸。当然,这样的对比,于太子刘旸而言,是不大公平的,倘若是刘煦、刘晞为太子,刘皇帝或许又是另外一番感触了。追根究底,这还是皇帝看太子造成的,而非单纯的父亲看儿子。

    此时,面对着这个自己从未看清楚的儿子,刘皇帝心中再度升起一股复杂难言的情绪。稍作酝酿,刘皇帝悠悠道:“既然如此,那朕就再给你安排一个任务!”

    闻言,刘晞再拜:“请陛下示训!”

    注视着刘晞平静的模样,刘皇帝道:“吐蕃大会已经开了两次了,今年是第三次,朕有意让你代表朝廷,前往逻些城,主持召开大会!”

    吐蕃大会,是自吐蕃诸部向大汉臣服之后,在刘皇帝的授意下,由朝廷派遣大员前往逻些,组织召开一场朝廷与吐蕃诸部之间的盟会,招抚诸部,同时协调诸部利益纠纷与矛盾。

    自从当年几个吐蕃部族“代表”联合进京,表示对朝廷的臣服后,朝廷便名正言顺地将雪域高原纳入大汉治下。当然,想要施行中央集权的郡县制,还是有些难度的,即便骄狂如当年的刘皇帝,也没有强求,而是在获得了对吐蕃诸部名义上的统治权后,选择招抚,继续维持部落头人们的利益,保证他们的治权及各项利益。

    这些年朝廷对高原政策,基本围绕着三点展开,政治上拉拢,经济上收买,军事上威慑,简单地讲,就是又打又拉,大棒与枣子结合。

    吐蕃部族并不是那么容易就驯服的,早年之时,也不是所有部落都愿意臣服朝廷。沉浸在过去的荣光之中,意图继续保持“独立自主”的状态,甚至还有野心勃勃之徒,妄图结束吐蕃一百多年分裂,重新统一高原。

    当然,那些不臣的,反对的,终是在长时间的对抗中,一一被消灭,成为历史。对于高原,朝廷或者说刘皇帝,出人意料地表现出了足够的耐心。

    针对不臣,也很少主动派兵,而是通过政治经济利益收买那些亲向朝廷的部落,通过扶持这些势力,去打击那些顽固分子。

    朝廷需要付出的,只是一些钱粮、布匹、盐茶等物资罢了,这些东西,在高原属于稀缺资源,但于大汉,只是九牛一毛罢了。

    在这种糖衣炮弹的攻势之下,没有多少吐蕃部族能够抵抗得住,不服的,要么赶到不毛之地,逃到神明都厌弃的绝域,要么身死族灭,领地、部民、牲畜尽数被瓜分。

    因此当初只不到十年的时间,不管是否信心服,雪域高原上大部分的吐蕃部落都接受了朝廷的赐封,成为大汉的土司。

    那之后,朝廷便开始以中央的名义组织起“吐蕃大会”,这是这么多年,朝廷直接干预高原事务的一项举措,并且是一项很重要的举措。

    吐蕃大会的召开,是大汉以仲裁者的身份,具体干涉吐蕃诸部关系与事务,是不断强化统治关系的一个过程,同时也是朝廷与吐蕃直接交流对话的机会。

    五年一届,到开宝二十六年,正好是第三届,而这一届,刘皇帝显然要玩些新花样。要知道,前两届代表中枢赴会的虽然都是朝廷大员,规格虽高,却怎么也不可能比晋王刘晞这个亲王更高。

    由此可见,刘皇帝对此次大会的重视,以及在高原事务及对诸部吐蕃态度的转变。如果从乾右时期的逐步渗透开始算起,大汉对吐蕃诸部的渗透影响已经有足足三十年了,这刘皇帝下得最耐心的一盘棋,如今,也该到收尾的时候了。

    过去,那些吐蕃部落酋长们,之所以投靠朝廷,接受朝廷的封赏,最重要的一个原因,就是朝廷保证了他们的利益,保证他们的统治权。

    在此基础上,还能得到不菲的利益,充分享受到茶马经济交流的好处,而作为朝廷的“在编人员”,既受朝廷保护,还能在对那些“乱臣贼子”的征讨中获取掠夺式红利。总而言之,除了名分上成为大汉臣民,不能再以吐蕃国自称之外,他们享受一切自治权力。

    过去,朝廷在吐蕃的事务上,除吐蕃大会之外,能够直接参与进去的,只有设立的几处榷场,通过边市贸易影响,以及邻近的州县,会涉及到吐蕃部民的管理。

    逻些城内,倒是有理藩院的派遣官吏,但也仅仅是占个名义,常驻职吏,更多是作为联络员而存在,并不能起到应有的调解、仲裁、管理的作用。

    说起高原,大臣们的印象,便是远且阻,环境恶劣,统治不便。但即便如此,以刘皇帝那旺盛的掌控欲,终究还是不容许大汉在高原之上统治,永远停留在这种初级的、散漫的自治状态。

    直辖或许难度依旧大,但在目前的基础上,进一步加深影响,还是可以做到的,这件差事,刘皇帝打算交给刘晞来做。

    在刘晞沉凝的目光中,刘皇帝缓缓道:“今次大会之后,你留驻逻些城,为驻吐蕃大臣、同平章事,全权处置吐蕃事务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