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
t8b9小说网 > 穿越小说 > 科举女状元,我搅乱朝堂风 > 第241章 兵制改革之起步遇阻
    第241章兵制改革之起步遇阻

    慕容复的话让林诗雅心中一凛,她明白,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。

    翌日,林诗雅带着精心拟定的兵制改革方案来到兵部。

    方案中,她详细阐述了当前大梁军队存在的弊端,并提出了具体的改革措施,包括精简军队、提高士兵待遇、改进训练方法等等。

    方案一呈上,兵部衙门里顿时像炸开了锅。

    官员们交头接耳,议论纷纷。

    有人对改革表示支持,但也有人持观望态度,更多的是反对的声音。

    杨将军等一众保守派更是毫不掩饰脸上的不屑,仿佛在看一个天真的孩子在玩过家家。

    “林大人,这兵制改革可不是儿戏,祖宗定下来的规矩岂能说改就改?”杨将军语气沉重,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。

    林诗雅毫不畏惧地迎上杨将军的目光:“杨将军,正因为是祖宗定下的规矩,才更要根据时代的变化进行调整。如今,周边各国都在厉兵秣马,我们若固步自封,只会落后挨打!”

    “一派胡言!”杨将军猛地一拍桌子,震得茶杯都跳了起来,“我大梁军队战无不胜,何须改革?你一个黄口小儿,懂什么兵法韬略?”

    “兵法韬略并非一成不变,将军可曾想过,为何近年来我军屡次与北燕交战都未能取得决定性胜利?”林诗雅不卑不亢地反驳,语气坚定而有力。

    “那是因为……”杨将军一时语塞,他心中清楚,大梁军队确实存在一些问题,但碍于面子,不愿承认。

    林诗雅见他语塞,趁热打铁,继续说道:“如今,我军士兵待遇低下,训练方法落后,军备老化,这些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。若不及时改革,后果不堪设想!”

    杨将军脸色铁青,他没想到一个文弱书生竟然敢当众反驳他,这让他感到颜面尽失。

    他刚要发作,却听到一个熟悉的声音传来——

    “林大人的改革方案,朕也看过……”慕容复不知何时出现在了兵部衙门,他目光扫过众人,最终落在林诗雅身上,“朕觉得,这方案……还有待商榷。”

    慕容复的出现让原本剑拔弩张的气氛稍有缓和,却也让林诗雅的心悬了起来。

    她原以为慕容复会坚定地站在自己这边,却没想到他会说出“还有待商榷”这样的话。

    不过林诗雅很快便明白了慕容复的用意,他这是在安抚以杨将军为首的保守派,以便更好地协调推进改革。

    “皇上圣明。”杨将军立刻顺着杆子往上爬,“这兵制改革事关重大,还需慎重考虑。”他语气中带着一丝得意,仿佛已经赢得了这场辩论的胜利。

    林诗雅深吸一口气,压下心中的失望,继续说道:“皇上,诸位将军,我并非要全盘否定旧制,而是希望能够取其精华,去其糟粕,让大梁的军队更加强大。”她顿了顿,目光扫过众人,“不知诸位可还记得五年前的雁门关之战?我军以绝对的兵力优势却未能攻破北燕的防线,最终只能铩羽而归。原因何在?便是因为我们的兵制过于僵化,无法适应新的战争形势!”

    她字字铿锵,掷地有声,在场的年轻军官们纷纷点头,他们也曾亲身经历过那场惨烈的战争,自然明白林诗雅所言非虚。

    “还有三年前的云州之战,北燕以少胜多,打的我们措手不及。为何?因为他们采用了新的战术,而我们的军队却还在墨守成规!”林诗雅再次抛出一个例子,每一个字都像重锤一般敲击在众人的心头。

    杨将军的脸色越来越难看,他张了张嘴,却无力反驳。

    林诗雅所列举的战例都是他心中永远的痛,他比任何人都清楚大梁军队存在的问题,只是碍于面子,不愿承认罢了。

    周围的空气仿佛凝固了一般,落针可闻。

    年轻的军官们窃窃私语,他们的目光中充满了对改革的期待,也带着对未来的担忧。

    林诗雅看着众人,心中燃起一丝希望。

    她知道,变革的种子已经种下,只待时机到来,便会破土而出,茁壮成长。

    突然,慕容复开口打破了沉默:“林大人,你的改革方案朕会仔细考虑,不过……”他的目光落在林诗雅身上,带着一丝意味深长,“此事还需从长计议。”

    他说完,便转身离开了兵部衙门,留下林诗雅独自面对众人复杂的目光。

    杨将军冷哼一声,拂袖而去,其他官员也纷纷散去,只留下几个年轻的军官还留在原地,他们走到林诗雅面前,其中一人开口道:“林大人……”

    慕容复离开兵部衙门后,林诗雅站在原地,心中五味杂陈。

    她知道,改革之路远比她想象中要艰难得多。

    正当她准备离开时,一只温暖的手轻轻搭在了她的肩上。

    她回头,看到慕容复关切的目光。

    “诗雅,不要灰心。”慕容复的声音低沉而温暖,宛如一缕春风,驱散了她心头的阴霾。

    他轻握林诗雅的手,她感受到那股温暖的力量,心中涌起一股暖流。

    两人之间的暧昧气息在空气中弥漫,仿佛时间在这一刻静止了。

    “我知道,这是一条漫长的路,但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。”慕容复温柔地说道,他的眼神坚定而充满鼓励。

    林诗雅点了点头,心中燃起新的希望。

    她知道,有了慕容复的支持,她一定能克服眼前的困难。

    告别了慕容复,林诗雅转身前往新兵招募处。

    一踏入招募处,她便听到了赵官员的抱怨声。

    赵官员坐在办公桌前,一脸疲惫,随手翻动着桌上的名册,显然对工作缺乏热情。

    “林大人,这兵源实在难招啊,现在的年轻人谁愿意吃这份苦?”赵官员无奈地叹气道,语气中充满了消极。

    林诗雅上前几步,眼神坚定地望着赵官员,声音透着不容置疑的坚定:“赵大人,这兵制改革关乎大梁的未来,你身为一名官员,怎能如此消极?我们不主动寻找办法,难道就等着大梁一步步衰落吗?”

    赵官员被林诗雅的话激怒了,脸上闪过一丝怒色:“林大人,这可不是说说就能解决的。现在的年轻人不像我们当年,他们更愿意安逸度日,谁愿意上战场搏命?”

    林诗雅冷哼一声,目光如炬:“世上无难事,只怕有心人。既然年轻人不愿意来,我们就主动去招他们,让他们看到參军的好处,而不是在这里抱怨。”她的话语掷地有声,充满了力量。

    赵官员被林诗雅的气势压得说不出话来,只好低头沉思。

    林诗雅转身,走向门外,心中已经做出了决定。

    她停下脚步,回头看向赵官员,语气坚定而果断:“今天,我就亲自去村落宣传,让那些年轻人知道,参军不仅是为了国家,也是为了他们自己的未来。”

    赵官员看着林诗雅坚定的背影,心中不禁生出一丝敬佩和惭愧。

    林诗雅迈步走出招募处,朝着第一个村落的方向走去,她的身影在阳光下显得格外坚定。

    林诗雅回到招募处,决定以自己的行动来改变现状。

    她让人搬来桌椅,摆放在招募处门口,然后站到桌上,清了清嗓子,朗声说道:“各位乡亲父老,大梁需要你们!”

    她的声音清脆而有力,在人群中回荡,吸引了不少人驻足围观。

    林诗雅看到人群聚集过来,便开始讲述参军的好处,她声情并茂地描绘了保家卫国的荣耀,以及军队提供的优厚待遇,还有机会建功立业,光宗耀祖。

    人群中,一个名叫李新兵的年轻人听得入了神。

    他身材高大,孔武有力,一直梦想着能够出人头地。

    林诗雅的话语仿佛一颗种子,在他心中种下了希望的火苗。

    他握紧拳头,心中暗自思忖:或许,参军真的是一条不错的出路。

    林诗雅的演讲持续了很久,她口若悬河,旁征博引,将参军的好处娓娓道来。

    一些原本犹豫不决的年轻人也开始动摇,他们眼中闪烁着光芒,似乎看到了未来的希望。

    演讲结束后,一些人走到林诗雅面前,询问具体的参军事宜。

    林诗雅耐心地解答他们的疑问,并鼓励他们加入军队的行列。

    李新兵也挤到前面,他涨红了脸,有些不好意思地问道:“林大人,我…我想参军!”

    林诗雅看着眼前这个充满朝气的年轻人,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。

    她拍了拍李新兵的肩膀,鼓励道:“好!有志气!我相信你一定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士兵!”

    处理完一些报名事宜,林诗雅准备离开招募处。

    她走在街上,听到身后传来一阵窃窃私语:

    “这林大人说的倒是好听,可是……”

    “是啊,谁知道是不是真的?”

    “要是去了军队,吃不饱穿不暖怎么办?”

    林诗雅停下脚步,眉头微微皱起……